月薪万打不起羽毛球?这锅猪不背行业观察

2024-07-12 20:14:36 欧洲杯直播 园滢

作者:月半

本文字数:2647字

建议阅读时间:8分钟

羽毛球涨价不怪猪,月薪万打不起羽毛球?这锅猪不背行业观察主因是打球的人多了。

相比起“略闷”的欧洲杯,羽毛球供不应“球”的新闻引起了国内社会的广泛讨论,显得更为出圈。

事实上自今年上半年以来,许多羽毛球生产品牌先后宣布对旗下羽毛球产品进行提价,提价幅度较去年平均超过20%,部分热门型号的涨价幅度更是达到50%。例如“原本卖70元一桶的羽毛球涨了30元,像尤尼克斯品牌的球,一桶涨了50元都有。”不少球友在相关新闻底下“抱怨”。

到了7月伊始,尤尼克斯、红双喜、翎美、威克多、超牌、亚狮龙等羽毛球厂家又迎来新一轮涨价。这直接让“羽毛球涨价”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榜前列。不少人士感叹,这个在国内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,打球的成本怎么就蹭蹭往上涨了呢?

涨价“元凶”:

打球的人多了,鹅鸭产量又减少

一般来说,价格通常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。在需求端,国内羽毛球人数飞速上涨。有数据统计,羽毛球已成为国内仅次于健步走及跑步的第二大大众运动,经常参与者约有2000万人,普通爱好者约有1.5亿人。

在年轻人当中,根据艾瑞咨询在2022年的《中国年轻人群运动发展白皮书》报告显示,羽毛球已经成为了中国年轻人群高频参与的第三项运动,占比高达30.3%。

数据充分表明了打羽毛球的人数,确实增多了。但羽毛球作为一项损耗品,产品寿命非常短。在越来越多羽毛球爱好者加入这项运动的时候,供给端的产量就跟不上了。在供给端,羽球产量下降,而且鹅鸭产量没有恢复,而鹅鸭正是制作羽毛球原料的主要来源。

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鹅鸭产量国,但在全球范围来说,鹅鸭出栏量都同比减少了。自2020年后,国内的鸭鹅产量不断下跌。2022年世界肉鸭出栏量约55.9亿只,而2021年这个数字为60.6亿只;2022年世界肉鹅出栏量约5.3亿只,与2021年相比减少约18%。

由此可见,鹅鸭出栏量减少自然导致羽毛球制作的原料——“毛片”少了。一般情况,羽毛球厂商只会选用特定品种的鹅、鸭翅膀上的羽毛,经过加工后制作成为羽毛球所需的毛片。

有超过20年羽毛球生产经验的萧正祥(化名)告诉体坛经济观察,今年收购毛片的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0%。“现在有钱都未必能够买到毛片,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卖给你。”由此可见,毛片已经进入了卖方市场,握着毛片的商家还会通过比价,让价高者得。

从萧正祥的感受来看,自2020年以来打羽毛球的人不断增多,对于羽毛球运动的旺盛需求直接导致了各大球商缺货。由此可见,当鹅鸭产量减少后上游的毛片数量减少,叠加大众羽毛球不断高涨的羽毛球热情,最终在市场供需关系之下,导致羽毛球价格一涨再涨。

据萧正祥的经验判断,按照目前的节奏,接下来羽毛球的价格还会继续走高。“因为毛片价格还在涨,打球的人还在继续打球,羽毛球又是一个非常快的消耗品。但是养鹅鸭的周期还没有那么快,这就会导致羽毛球的供需关系难以在短时间恢复平衡。”

羽毛球涨价带动养鸭公司涨停

羽毛球的涨价与毛片有关,毛片又是从鹅鸭身上产出,这背后所以还与养殖业有一定的关系。

据农业农村部监测,6月28日,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4.21元/公斤,较5月31日的22.66元/公斤上涨6.84%,较去年同期的18.87元/公斤上涨28.30%。随着猪价不断上涨,养殖场户看涨情绪渐浓,压栏养大猪现象明显增多,自然会积压其他禽类的养殖空间。所以猪的产量多了,直接导致鸭和鹅的产量减少,鹅毛和鸭毛的产量自然也会相应降低。

不过在羽毛球涨势之下,养殖企业却受益了。有“鸭王”之称的华英农业便在7月8日迎来了涨停的行情。成立于1991年的华英农业,是国内鸭行业首家上市企业,主要从事食品和羽绒两大产业链,其中羽绒实现营业收入21.87亿元,同比增长22.93%,服务了波司登、安踏和李宁等多家知名企业。

不过羽绒指的是绒毛,用来制作羽绒制品,这和制作羽毛球用到的大翅羽(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刀翎)是两个不同的产品,针对市场高涨的情绪,华英农业也作出了回应,表示公司当前暂无主营业务涉及大翅羽的生产,但符合采购标准、尺寸和硬度合适的大翅羽仍会被需要者采购。

据悉,采购者通常是羽毛中间商,俗称“毛贩子”。“毛贩子”从养殖场以每公斤计价收购原始羽毛,经过挑选、晾晒和分级,淘汰劣质品,将羽毛分为多达5到6个等级,不同等级的羽毛以不同价格卖给品牌方。

这轮涨价或加速人造羽毛球发展

涨价潮涌来后,对于球友又有何影响?对于网上所说的“月薪2万元打不起羽毛球”说法,卢慧恩(化名)对体坛经济观察表示,这个舆论她并不认同。

“涨价是事实,但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夸张。一桶12个球能够打挺长的时间,即便涨价10元或者20元,平均到人身上的数字,可以算得出来。”在拥有浓厚羽毛球气氛的广州,卢慧恩每周至少打三场球。

“我通常都是在球友群报名,每场一般是6-8人打。场租平均是50/人/2小时,算一小时换一个球,按涨价后的每个球8元来计算,现在打一场球的费用也就是55元不到。这和我之前没有多大区别。”卢慧恩向体坛经济观察列出了自己一周下来的流水账。

需要指出的是,一周至少三场球对于羽毛球爱好者来说算是高频了。这个影响都是肉眼可见的少,那么对于一周打个一次两次的普通爱好者来说,涨价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了。

在体坛经济观察看来,“月薪2万元打不起羽毛球”更多是调侃的意思。羽毛球涨价后,大家不是消费不起,而是不愿意看到涨价这件事,没完没了地涨个不停。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之下,羽毛球涨价这件事被注入了更多别样的情绪价值。

那么对于羽毛球涨价这件事,有解吗?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暂时还是无解。这主要在于羽毛球的不可替代性。萧正祥对体坛经济观察表示,“虽然这些年有一些人造羽毛球的出现,例如胜利的碳音在人造球方面已经是非常好的了,但根据球友们的反馈,还是和低价的天然羽毛球有着明显的击打区别。”

在价格方面人造球也没有优势。萧正祥举例的碳音价格约为8元/颗,但是低价的天然羽毛球价格目前约为5-6元左右/颗。不过今年以来上涨行情也让不少羽毛球生产商产生了“危机感”。

“同行们都希望羽毛球价格继续上涨,因为大家都能赚到更多的利润。但是对于一些大品牌来说,他们也许看到这其中的机会,会加大力度研发人造羽毛球。如果到时候人造羽毛球成熟了之后,就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影响。”虽然萧正祥看到了“危机感”,但根据他的判断,至少在五年内人造羽毛球还不能替代天然羽毛球。

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,我国现存羽毛球相关企业1.3万家。截至目前,今年已注册相关企业411家,其中上半年注册394家,同比增长10.06%。可以看到,趋于饱和的羽毛球市场还在不断入局新的玩家。尤其是被资本关注到后,羽毛球生产或许将迎来一轮新的变革。

搜索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